首页 资讯 正文

探访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 近距离感知红山文化

体育正文 116 0

探访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 近距离感知红山文化

探访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 近距离感知红山文化

中新社沈阳6月21日电(rìdiàn) 题:探访(tànfǎng)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 近距离感知红山文化 中新社记者 韩宏(hánhóng) 禹瑞斋 “红山人长什么样?”“红山人平均寿命有多长?”“红山人的生存环境(shēngcúnhuánjìng)如何?”……21日,记者走进(zǒujìn)辽宁考古博物馆(bówùguǎn)体验“为红山人体检”互动环节。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,几千年前的红山人生动(shēngdòng)地站在观众面前,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。 近期,首届红山(hóngshān)文化国际传播大会在辽宁举办,让红山文化再次受到中外(zhōngwài)专家学者的(de)关注。作为东北地区(dōngběidìqū)首家以考古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,辽宁考古博物馆为区域(qūyù)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,也为公众提供了接触考古学、理解地域文化的窗口。其中,两个红山文化专题展览展示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,颇为吸睛。 “女神像”“玦形玉龙”“石雕(shídiāo)人像”……距今58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(wǎnqī)已经(yǐjīng)进入到古国时代第一阶段,辽宁考古博物馆展厅内呈现了红山人的手工业技术、国家形成(xíngchéng)、精神信仰、文化传承等方面,每一件展陈文物都能体现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文明,实证(shízhèng)了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。 “为红山人体检”互动环节受到人们关注。观众轻触展示屏,还(hái)原后的红山人样貌便呈现(chéngxiàn)眼前,还可以看到一张专属于红山人的体检表。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王宇表示,通过查询大量的(de)(de)红山(hóngshān)文化相关的体质人类学文献,发现(fāxiàn)红山人因受生存环境、医疗卫生意识和条件限制,男性平均寿命不到35岁,女性平均寿命只有30岁出头,骨骼上可见很多病理性疾病。该馆通过设计体检的形式,将学术数据转化(zhuǎnhuà)为可视化互动内容,直观展示考古学研究成果。 6月21日,在辽宁考古博物馆,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地(mùdì)出土“七鼎六簋”仿铜陶礼器展出。(辽宁考古博物馆 供图(gōngtú)) 除了红山(hóngshān)文化相关文物,记者还在展厅内看到战国等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。葫芦岛市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的“七鼎六(liù)簋(guǐ)”仿铜陶礼器首次成套展出,王宇介绍称,它们出自同一座墓葬(mùzàng)。按照文献记载,能够使用“七鼎六簋”的都是诸侯级别的人物。 “以考古出土文物为核心,考古博物馆(bówùguǎn)展示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,更是文物背后考古研究的过程、方法,体现(tǐxiàn)考古学的意义和时代价值。”王宇说,文物背后的信息(xìnxī)和文物本身一样重要。 以一件考古出土的陶器(táoqì)为例,王宇(wángyǔ)说,考古工作者不仅要采集陶器本身,还要(háiyào)对它和它周边土壤进行浮选,对陶器中的残留物,如淀粉粒、植硅体进行提取分析,从而确定它曾经是用来(yònglái)盛装什么、怎么使用,进而复原古代人类的行为。 为了让观众了解这些隐藏在文物里的(de)(de)信息,有的文物展出时还保留着(zhe)出土时的样子,还有一些文物只做了简单修复。王宇称,这样的展示能(néng)强调文物的叙事逻辑,让观众看到文物原始的出土状态和研究过程中的状态,能帮助观众理解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。 据悉,辽宁(liáoníng)考古博物馆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,将持续通过考古文物讲述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、统一(tǒngyī)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的独特贡献,让专业考古走向大众。(完(wán))
探访东北首家考古主题博物馆 近距离感知红山文化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